植物笔记

       中学时,我所在的城市远郊有一座著名的植物园,那时候坐公交车要辗转多趟,需一个多小时才能到;如果骑自行车前往,耗时差不多。因此,我常找机会骑车去。那时候去植物园不仅仅是为了那个“园”,喜欢在“植物密布”的园中游荡的感觉,也注意阅读植物旁边的说明牌子,了解植物的名称。久而久之,也大概能分辨出一些常见的植物,但也仅仅是因为“看得多了”,植物园中没有“挂牌”的植物,我是一概不知的。

       上大学一年级的时候,由于所选的专业有一门必修课“植物分类学”,于是到户外“认”植物成了功课,居然发现自己还挺喜欢这门课,中学生逛植物园记笔记的习惯也使得这门功课有趣起来。大学所处北方城市,植物分布较家乡的南方城市要少得多,课程结束后,校园里的植物也基本上都认全了。大学所在的城市有两个植物园,相隔不远,一个以观赏为主,另一个以学术研究为主。骑自行车去逛植物园又成了我大学时喜欢的课外活动。

       大学毕业后,因为工作繁忙,再没时间去逛植物园。植物分类的知识也逐渐忘却,会想起来多少有点遗憾。后来移居美国,买了房子的头一年,发现前院后院有许多花草植物,有些是前任房主栽种,有的是野生。于是再次化身“植物爱好者”,借助网络、城市图书馆,将发现的花草鉴定、拍照。那时刚刚流行“微信”,于是用“微信”发朋友圈,定位“我家的植物”系列,居然还发了约五十多篇。

       借整理博客的机会,把“我家的植物”系列扩展一些,也不再限于“我家”,就做成“植物笔记”系列,把关于植物的介绍也扩展一下。对每种植物也不算做多“严谨”或“详细”的记录——那是学术文章和“维基百科”的工作,只摘录或整理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或趣味点。这些笔记的内容几乎都来源于互联网,自己只是做了整理、摘抄、汇总的工作,偶尔还会记述自己关于这些植物的回忆或趣事。

大学时《植物分类学》的授课老师——北京大学教授汪劲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