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荟文萃满庭芳

语荟文萃满庭芳

影视 观感 音乐 欣赏 科普 文摘 历史 回忆 观点 评述

那些听粤语歌的岁岁年年 - 1975
楚语吴歌

那些听粤语歌的岁岁年年 - 1975

1975年2月12日,迪士尼乐园表演团到香港演出,为照顾不懂英语的观众,制作方决定同时推出音乐剧的粤语版。黄霑与作家林燕妮开设的“黄与林广告公司”接下了这个项目:林燕妮译写对白,黄霑填词。演出之后,当中的多首歌曲,如《世界真细小》(英文版名为It is a small world)等都流行一时。不久,百代唱片推出“四朵金花”(沈殿霞、汪明荃、王爱明、张园园)的唱片,便收录了这些歌曲。 迪士尼乐园表演入场券> 2004年11月,黄霑逝世,一个月后纪念专辑《笑傲歌坛 黄霑传世经典》发行,《世界真细小》收录其中。香港迪士尼乐园的游乐设施“小小世界”在2008年4月28日开幕,国粤语版主题曲由杨千嬅和光良演唱,当中沿用了黄霑版的几句歌词,其余部分则由林夕和陈少琪重新填写。同时香港迪士尼因《世界真细小》的价值和影响力(港人集体回忆),在乐园开幕礼上向黄霑追颁致敬牌匾。 继1974年大获成功的电影《
5 min read
那些听粤语歌的岁岁年年 - 1974及之前
楚语吴歌

那些听粤语歌的岁岁年年 - 1974及之前

1974年之前 许多研究香港粤语歌曲发展历史的资料一致认为香港粤语流行歌的开始大概是在1973-74年间。 在这之前,香港的“流行歌”主要是“粤曲”,就是粤剧的选段。那个时候的酒楼饭嗣都会有一个小小的舞台,有几个戏班伶人在唱粤曲(有点像苏州的酒楼里唱评弹的艺人)。这种场景在如今广州一些老字号茶楼,如泮溪酒家、南园酒家、荣华楼等都还能看到。 五十年代的广州老茶楼广州老字号茶楼,荣华楼 “粤曲”的听众年纪偏大,年轻人受西方Beatles、猫王的影响,主要喜欢英文歌;同时期,台湾的国语流行歌曲在香港也很受欢迎;当时的粤语歌曲作品很少,质量不高,很难登“大雅之堂”......这种现象一直持续1973年才出现了转机。 音乐人苏翁采用广东传统古曲《杨翠喜》填词创作了一首粤语流行曲《分飞燕》(初发布时名为《嘱咐话儿莫厌烦》),由甄秀仪及陈浩德首唱,收录于甄秀仪在1973年发行的专辑《一切太美妙》。此曲在香港、广东、东南亚等粤语地区广为传唱,众多歌星如徐小凤、谭咏麟、张德兰、汪明荃等都曾经翻唱。 > 苏翁,原名苏炳鸿,(1932年-2004年)
10 min read
“咬”出来的语文知识
锦字系征鸿 Featured

“咬”出来的语文知识

看到“咬文嚼字”这个词,第一个冒出来的是“对词句过分修改”的批评和讽刺,然后才是贾岛“推敲”、秦观“山抹微云”、韦应物“野渡无人舟自横”等关于巧用字的故事。记不得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了,有一篇语文课文——朱光潜先生的《咬文嚼字》,也举出了许多文学大家遣词造句时一字一句的调整,“在表面上象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这里说的“咬文嚼字”并非文学创作上文字的斟酌和推敲,而是一本薄薄的月刊杂志 ——《咬文嚼字》。《咬文嚼字》这本杂志创刊于1995年,由上海文化出版(集团)有限公司主办。已经忘了是什么时候、什么场景下第一次看到这本杂志,只记得读过之后非常喜欢,毅然订阅,并补齐过往期刊或合订本。这本杂志的文章专门针对日常生活各种场景中出现的语文差错,例如错别字、发音错误、用词错误等。在纠错的同时加以解释、介绍典故与出处,甚至还有历史事件。文章大多短小精悍而一针见血,读完下来相当涨知识。越发体会到杂志的名称的确非常贴切——咬(错)文嚼(别)
12 min read
好歌献给你,让爱藏心里
楚语吴歌 Featured

好歌献给你,让爱藏心里

上世纪八十、九十年代正是粤语歌曲萌芽而后蓬勃发展直至巅峰的时期。因有幸生长在同时期的广州,故从记事起,广播里、电视里、路边商店里、课间的学校广播里都飘荡着来自香港的流行粤语歌。伴随着首首经典歌曲的此起彼伏、个个歌星的起起落落,算是亲历了香港粤语歌流行乐坛的大部分发展过程。 有不少学者专注研究香港粤语流行曲的历史,这其中就包括有“香港四大才子”之称的黄霑( 于2003年发表其香港大学哲学博士学位论文《香港流行曲的发展与兴衰:香港流行音乐研究(1974-1997)》 )。而黄霑本人也是香港流行乐坛中著名音乐人,创作了诸多广为流传的经典作品。 大多数的研究资料普遍认为粤语流行曲的开始是在1973、1974年间。在这以前,香港社会上主要流行的是粤曲、国语歌(台湾)和英文歌,粤语流行歌是“不入流”的。只到1973、1974年,随着《分飞燕》、《啼笑姻缘》、《铁塔凌云》、《双星情歌》等粤语歌曲作品的流行,开始了粤语歌词曲创作的热潮,并迅速流行开来,进而影响了东南亚、乃至全球的华语文化圈。 这里借用博客栏目,整理一下所喜欢的粤语歌的歌单。从1974年开始到1999年,整理每一年的
2 min read
中国音乐欣赏 —— 《思乡曲》
金笳暗拍

中国音乐欣赏 —— 《思乡曲》

作品民称:思乡曲 作品类型:小提琴独奏曲 作曲家:马思聪(中国) 《思乡曲》是马思聪(1912-1987)于1937年所写《内蒙组曲》(又名《绥远组曲》)中的第二首(《塞外舞曲》是另一首,但《思乡曲》是他的代表作)。 乐曲的主题直接采用内蒙民歌《城墙上跑马》的旋律,由四个短小、均等的乐句组成,每一乐句都呈波浪型线条而递次下降,加之商调式柔和的色彩,使旋律具有怀念和忧伤的情调。乐曲在使用传统的再现三部曲式的同时,运用了民间创作中最常用的变奏手法,体现出具有三部曲式与变奏曲式混合的结构原则。乐曲中的三次变奏,一方面不断赋于主题新的形象,另一方面又情感递次高涨的作用。第一、二变奏,分别从调式、节奏和音域等方面揭示了主题所含的因素。第三变奏是乐曲的高潮,除了将原商调式的主题改变为宫调式以外,在内部结构、旋律密度、调性、速度等方面都进行了较大的变化,使音乐具有活泼明朗的气息。主题的再使用了音区的调动,明亮的高音区,既表现出小提琴的丰富音色,又使情感的表达更加细腻。最后,
2 min read
中国音乐欣赏 —— 《雨打芭蕉》
金笳暗拍

中国音乐欣赏 —— 《雨打芭蕉》

作品名称:雨打芭蕉 作品类型:广东音乐 作曲家:何柳堂(未证实) 《雨打芭蕉》,它是一首广东音乐早期出现的佳作。据传是何柳堂作曲,尚未证实。乐谱初见于1917年左右丘鹤祷编著的《弦歌必读》,后经潘永璋执笔整理。乐曲表现的内容据陈俊英解题说:“广东古曲之一,描写初夏时节,雨打芭蕉淅沥之声,极富南国情趣。” 乐曲材料源于“八板”的变体。通过放慢加花等手法变奏,并用节奏的顿挫,连断对比和对旋律乐句的短碎处理,使之形象生动,音乐优美动人。乐曲一开始,流畅明快的旋律表现出人们的欣喜之情,然后接以句幅短小、节奏顿挫、并比排列的乐句互相催递,短促的断奏,犹似雨打芭蕉淅沥之声,摇曳生姿,体现了广东音乐清新流畅活泼的风格。 最早一张唱片由粤乐名家吕文成等三人演奏,乐队只采用粤胡、扬琴和秦琴三种乐器(这是广东音乐发展史上由二弦、提琴、横箫(笛)、月琴和三弦组成的“五架头”,发展为以粤胡为主的“三件头”的典型乐队组合形式),风格朴实无华,显现出广东音乐早期的清新格调;
2 min read
中国音乐欣赏笔记
金笳暗拍 Featured

中国音乐欣赏笔记

平时喜欢听听中国的音乐,包括民乐作品、戏曲作品和中国作曲家的管弦乐、交响乐作品。不过相比西方古典音乐,中国音乐受大众关注的程度要弱很多,属于“冷门”。有时候跟朋友们闲聊,发现大家都能说出“梁祝”、“黄河大合唱”等著名作品,但也就仅此而已,大多数人数不出超过十个的中国音乐作品。其实,当听到某些旋律的时候,都会兴奋地说“我听过这个,这个是那个........那个......就是那个.......反正我听过!”,然后跟着哼几句主题旋律。 由此可见中国音乐作品普遍缺乏宣传和推广,有许多优秀作品仅仅在专业圈子里“声名显赫”,而在普罗大众却是“曲高和寡”。 下表列出的民乐作品是我所喜欢和推荐的优秀中国音乐作品。 * 雨打芭蕉 [https://yhwc.ghost.io/ydbj/] * 思乡曲 [https://yhwc.ghost.io/sxq/] * 京调 [https://yhwc.ghost.io/jd/] * 姑苏行 [https:
2 min read
《咬文嚼字》笔记——芒果名字的由来
锦字系征鸿 Featured

《咬文嚼字》笔记——芒果名字的由来

摘要 * 芒果的故乡在印度。 * 印度人栽培芒果历史悠久,至今已有数千年。 * 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芒果产地,产量占世界的一半以上。 * 第一个介绍芒果的中国人是唐朝高僧玄奘法师 (《大唐西域记》中有“庵波罗果,见珍于世”的记载) * 据推测,芒果的古称“庵波罗”或“庵罗”很可能是来源于印度的古梵语。在印地语(由古代梵语发展而来的现代语言,通行于印度北部)中芒果被称为“aam”,与“庵波罗”或“庵罗”音节近似。 * 今天“芒果”的读音最早来源于印度南部的泰米尔语。泰米尔人习惯上称呼芒果为“ma—gay”。其中,“ma”是指芒果,“gay”是称未成熟的水果,合起来的意思是未成熟的芒果。这是因为人们为了便于储存和运输,采摘下来的都是还未成熟的青芒果。 * 在大航海时代,欧洲人开始了对外扩张。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率领远洋舰队,绕过非洲大陆的好望角,于1498年到达印度西岸,开始在当地传教并进行商业活动。“ma—
4 min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