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粤式早茶
这是本人在约三十年前的一篇旧文。那时大学刚入学,要到军校“学习”很长一段时间。同宿舍的某“江南大才子”是文学青年,张罗了一份刊物,打算刊登同学们的文学作品。因为是首刊,“才子”到处邀稿,我也被邀(要求)写一篇题材不限、内容不限的作品,以示支持。正值中秋时分,来自“美食之都”的我随手写了一篇《佳节在广州》,描述广州人在各个节日的传统食品。交差了事。不曾想“才子”大为赞赏,说“喜欢娓娓道来的文风”。次年回到大学本部,“才子”把刊物升级为“系刊”,再任主编,又来为“创刊号”邀稿。于是就有了这篇,还是离不开“吃”的主题,美其名“民以食为天”。
不知不觉近三十年过去,早茶依然是广州人的特色。不但点心种类大大增加,品质也提升许多。茶楼的经营方式也“与时俱进”——网上排队、手机点单、扫码支付等现代科技的应用也使得茶楼无需在狭小的空间安排众多流动点心车。茶也不再是龙套,茶叶的选择也多了许多高档货,甚至茶具也有“功夫茶”套装和自动茶具(自动加水煮水)套装等。茶楼的环境干净清爽了许多,连锁茶楼品牌也层出不穷......
原文
漫谈粤式早茶
如果有人请您去广东“大开吃戒”,第一个要去的地方肯定是茶楼。
广东人饮早茶的习惯早已扬名天下。而广东的饮茶之风,又以广州最为突出。在广州,几乎每家宾馆、酒店、饭馆,甚至个体户的大排档都开设茶市,而且大多数酒店均开设早茶、下午茶和夜茶。平时,广州人动不动便去饮茶,不需要什么特殊的原因,完全是为了去享受一下吃饱喝足和畅谈后的惬意。
离退休的老人们是茶楼的常客,而且是每日的第一批顾客。由于常去,彼此之间早已熟识。每人点上壶茶,拿两份点心,所谓的“一盅两件”,便开始海阔天空,滔滔不绝。上班一族平日因工作关系,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时间去饮茶。每逢节假日,大家得了空,茶楼便没了空。虽然各茶市均以“加收10%服务费”的特殊形式欢迎节假日的到来,但茶楼依然人山人海,等座的人往往比在座的还多。
最早的茶市是以“评天下事,品四海茶”为目的的。而现在,形势都已大变。茶只不过是跑跑龙套而已,各式小吃点心才是真正的主角。茶市上的茶花样不多,主要有三种:乌龙、花茶和普洱-加几朵杭菊后便称菊普,据说有清热之功用。相比之下,小吃及点心却是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萨其马、凤爪、烧卖、排骨、牛腩、蛋挞、糯米鸡、肠粉······三十多样冷热中西点心,每一种都在颜色及香味上给人挡不住的诱惑,最后以美味在脑海里留下印迹。
与外省的酒家饭店相比,茶楼的某些经营方式与饮茶时约定俗成的习惯,颇有独特之处。当您坐定后,服务员便主动上前请您点茶。随即给客人端上茶具、餐具、点心卡和一壶热茶,并给每位客人敬上一杯“礼貌茶”。这时,您就可以与您的朋友品茶论事了。若您想吃点心,用不着麻烦服务员。随便叫住一辆穿梭于各茶桌间的点心车,任君选择。这样,推车的服务员会在您的点心卡上相应栏里盖一个章。各种点心按价格档次分为“小点”、“中点”、“大点”、“顶点”、“超品”几类,各类对应不同的价钱。又是聊天,又是进食,不免口干舌燥,此时茶的作用充分体现。若在座的亲戚朋友中,有您的长辈,那么您就有一项义不容辞的任务——给长辈敬茶。敬茶时,不可斟得太满,大半杯即可,这里头有些个讲究——“茶满欺人,酒满敬人”。也不要只给一个人斟,应给每位客人都斟上。即使有的客人杯中的茶一口都没喝,也得意思一下,斟上几滴,以示一视同仁。给别人都斟完了,最后才给自己斟。倒茶时,一手握壶柄,另一手轻按茶盖,表示谦逊。当别人给您敬茶时,要用食指或中指或两指一并弯曲,用指端或关节轻叩桌面若干下,此为谢茶。这个手势传统据说与乾隆有关。传说有一回乾隆与众大臣微服出防,来到广州某茶楼,乾隆为不使身份暴露,亲自给众大臣斟茶。众大臣受宠若惊,又不便下跪谢恩,便以此手势表示叩头谢恩。
边吃边聊,边聊边喝,不知不觉,壶中茶水已干。不用着急,只需将壶盖拎起,搭在壶把与壶口上,接着继续聊你的天。服务员见壶后,会立即拎暖瓶上来加水。
茶足“饭”饱后,是考虑买单(结账)的时候了。举起点心卡一扬,便有服务员上来结算。现金收讫,服务员会将茶壶盖反盖在壶上,而后款款而去。您可继续流连逗留,接着喝茶,只是没了点心。
舒舒服服地享受了一顿早茶。感觉如何?
欢喜下次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