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豆

四季豆

United States
那些听粤语歌的岁岁年年 - 1978
楚语吴歌

那些听粤语歌的岁岁年年 - 1978

1978年是香港粤语歌蓬勃发展的一年。在这一年,香港的几个电视台分别推出了多个电视剧集。随着电视剧的热播,其中的主题曲或插曲成为热度不减的流行曲,传遍东南亚及全球华人文化圈,并经久不衰。 1978年1月5日香港无线电视台播出根据古龙小说《多情剑客无情剑》前二十五回改编的电视剧《小李飞刀》(The Romantic Swordsman I)。剧中的同名主题歌由顾嘉辉作曲、卢国沾作词、罗文主唱,同年收录于罗文的专辑《小李飞刀》中。意想不到的是,这首歌曲成了罗文攀上事业巅峰的契机,并借此打开中国大陆以至东南亚华人的市场,亦成为其他香港歌手赴东南亚登台时的热门曲目。《小李飞刀》的歌词属于卢国沾擅长的“悲凉式武侠词”,既符合剧情和角色心境,又能引起听众的共鸣 —— “难得一身好本领,情关始终闯不过”、“人生几许失意,何必偏偏选中我?”被视为金句。《小李飞刀》毫无悬念地入选从1978年开始评选的“十大中文金曲”。 > 有报道称,当年罗文到泰国开演唱会时唱日语和英文流行歌,结果被泰国观众喝倒彩而要求其唱《小李飞刀》。 香港无线电视台电视剧《小李飞刀》宣传海报 许冠杰在这一年也佳作连连。
11 min read
那些听粤语歌的岁岁年年 - 1977
楚语吴歌

那些听粤语歌的岁岁年年 - 1977

1977年香港在一首喜气洋洋的、由郑少秋和汪明荃合唱的“过年歌”——《欢乐年年》中开始了。《欢乐年年》是风行唱片发行的同名专辑的主打歌。时至今日,这首歌仍然是粤语区响彻大街小巷的“过年歌”。 唱片《欢乐年年》封面 由国际唱片业协会(香港会)【简称“香港IFPI”】主办的第一届“金唱片颁奖礼”在3月底举行,对香港地区1975年至1977年的本地及国际唱片销量进行核算后,对最高销量的唱片颁发奖项。粤语歌曲专辑《欢乐年年》和《半斤八两》都获得了“金唱片奖”。同时,为纪念唱片发明100周年,香港电台及商业电台特于典礼上颁发“百年纪念奖”予销量最高的得奖金唱片,许冠杰的《半斤八两》专辑获得了“百年纪念奖”。 唱片《半斤八两》获得第一届“金唱片”的“百年纪念奖” 丽的电视台(就是日后的“ATV”)主办的“一九七七年度亚洲歌唱比赛”在5月9日举办港区决赛,获得亚军的是刚刚从英国留学返港的、
4 min read
古典音乐欣赏笔记
金笳暗拍 Featured

古典音乐欣赏笔记

大学的时候选修过一门“西方音乐简史”的课,成绩还不错。也许是“惯性”吧,从那时开始就喜欢听一些著名的古典音乐,算是个“入门级的音乐爱好者”,处在“外行看热闹”的阶段 —— 听到某个旋律,能知道作品的名字和作曲家 —— 就已满足了。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得空的时候也会记录某些音乐作品的相关介绍。 下面是这些年整理过(或打算收集整理)的一些音乐作品的笔记。笔记内容大部分来自类似“维基百科”、“百度百科”之类的网站,只有少数部分,例如自己对某作品的感受等文字属于原创。因并非写“学术论文”,故也就没有一一详细列举信息及引用内容的来源。 * 沃尔塔瓦河(The Moldau) [https://yhwc.ghost.io/vltava/] * 威廉·退尔序曲(William Tell Overture) * 柏忌上校进行曲(Colonel Bogey March) [https://yhwc.ghost.
1 min read
中国音乐欣赏 —— 《花好月圆》
金笳暗拍

中国音乐欣赏 —— 《花好月圆》

作品名称:花好月圆 作品类型:民乐 作曲家:黄贻钧(中国) 1935年初,在苏州做小学音乐教员的黄贻钧经人介绍,考入上海百代唱片公司音乐部下属的国乐队任演奏员。有一次,百代公司在制作一张民乐唱片时,缺一段5分钟左右的乐曲。于是,音乐部主任任光就约请黄贻钧担纲这“补白”的任务。虽然黄贻钧没学过作曲技法,但发自内心的激情,使这个作品一气呵成。因写作时没有标题,国乐队的陈中根据乐曲欢快热烈的气氛,就给它起了个《花好月圆》的名字。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指挥家彭修文就把江南丝竹式的《花好月圆》改编成民族管弦乐,后经中央广播民族乐团演奏,影响甚广。由于黄贻钧创作此曲时没署名,故彭修文一直误以为此曲为任光所作。后经知情人向中央电台反映后,才更正。 -------------------------------------------------------------------------------- 《花好月圆》
1 min read
中国音乐欣赏 —— 《幸福年》
金笳暗拍

中国音乐欣赏 —— 《幸福年》

作品名称:喜洋洋 作品类型:民乐合奏 作曲家:刘明源(中国) 本曲是作者根据东北二­人转音乐编创的一首民族轻音乐作品,曲调流畅活泼,轻快舒展,於节日欢庆场面演奏,更­能增添喜庆气氛。 -------------------------------------------------------------------------------- 民乐合奏《幸福年》(中央制片厂乐团,其中板胡的演奏者是作曲家本人——刘明源)
1 min read
中国音乐欣赏 —— 《彩云追月》
金笳暗拍

中国音乐欣赏 —— 《彩云追月》

作品名称:彩云追月 作品类型:广东音乐、民乐合奏 作曲家:不详 改编:聂耳(中国)、任光(中国) 《彩云追月》诞生于清朝时期系著名的粤音曲谱,明朗轻快的节奏和旋律描写了民众小生活的诗情画意,颇受当时两广人民喜爱,时任两广总督的李鸿章找专人誊抄后送入内廷演奏。 1932年,任光在上海百代唱片公司任节目部主任时,同聂耳一起,为百代国乐队制作了一批民族管弦乐曲灌制唱片。《彩云追月》就是其中的一首,创作于1935年。 随着《彩云追月》的流传,世界各地的音乐家们对它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编。1960年,彭修文根据中央广播民族管弦乐团的乐队编制重新配器;现代钢琴作曲家王建中将此曲改为一首钢琴曲;越来越多的音乐家将其改编成用不同的乐器演奏;另有音乐人给曲子填词成同名歌曲、粤曲等。 -------------------------------------------------------------------------------- 李云迪钢琴独奏版《彩云追月》欧洲乐团现场演奏《彩云追月》(The Maestro & The European Pop Orchestra)
2 min read
中国音乐欣赏 —— 《将军令》
金笳暗拍

中国音乐欣赏 —— 《将军令》

作品名称:将军令 作品类型:古筝合奏、民乐合奏 作曲家:不详,王巽之(中国)整理 《将军令》源于唐朝皇家乐曲,流传至今一千多年,有多种曲谱和演奏形式。此曲演奏形式繁多,可用古筝、扬琴、琵琶、唢呐等管弦乐器进行独奏、合奏等多种形式的表演。这首乐曲的旋律雄壮豪迈,给人一种乐观向上、一往无前、誓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深受人们的喜爱,是中国极常有代表性的经典乐曲。 《将军令》的古筝合奏谱最早见于清代(1814年)荣斋汇编的《弦索备考》里的《弦索十三套》,1818年再收录于江浙琵琶家华秋𬞟所整理的《琵琶谱》。1920年代,上海大同乐会改编而为《国民大乐》的乐章,变成大型合奏曲,风行一时。我国现流行的民乐古筝曲目是浙派古筝大师王巽之在上世纪的1957年移植改编而成,由中国广播民族乐团演奏。古筝曲《将军令》是浙江筝派的代表曲目之一,也是中央音乐学院业余考级9级曲目。 其实,最为时下大众所熟悉的《
6 min read
中国音乐欣赏 —— 《姑苏行》

中国音乐欣赏 —— 《姑苏行》

作品名称:姑苏行 作品类型:长笛独奏、民乐 作曲家:江先渭(中国) 《姑苏行》创作于1962年,据作者描述:当时他从一个战友处拿到了一个不足30小节的昆曲音乐片断,经常吹奏之余感回味无穷,于是他就把这段优美的昆曲片断发展成为一个结构完整,音乐表现丰富的笛子独奏作品。由于他对苏州园林秀丽的风光情有独钟,故将此曲定名《姑苏行》。 《姑苏行》1963年首次录成唱片,因其旋律优美,典雅,抒情,内涵意境深刻,深受广大竹笛演奏者和听众喜爱,很快就在大江南北传播开来了。 此曲在旋律创作手法上采用了昆曲音调素材和富有民族调声的音阶,在曲式结构上又吸收了西洋音乐所采用的复三部曲式创作方法,在当时民族器乐作品中颇具新意。 《姑苏行》(演奏者:俞逊发)
1 min read
那些听粤语歌的岁岁年年 - 1976
楚语吴歌

那些听粤语歌的岁岁年年 - 1976

1976年8月,电影《跳灰》(英文:Jumping Ash)上映,由梁普智和萧芳芳导演,主演为陈星、萧芳芳和陈惠敏。《跳灰》被视为香港1970年代“新浪潮电影”的先驱,其拍摄手法、剧本及人物描写皆与之前的香港电影大为不同。影片拍摄于廉政公署成立后,描写警务处对付毒贩的故事。片中插曲《问我》迅速流行。这首由黎小田编曲、黄霑填词的歌曲,以一问一答的方式述说心声与人生态度。歌曲面世后即风行一时(所属原声碟成为香港IFPI的“本地金唱片”),至今流行不衰,获张国荣、梅艳芳、钟镇涛、成龙、郑秀文等多位歌手翻唱。 电影《跳灰》原声歌曲唱片封面 12月6日-17日,香港无线电视台拍摄的根据古龙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陆小凤》播出。刘松仁(陆小凤)、郑少秋(叶孤城),黄元申(西门吹雪)等参演。剧中的主题歌和插曲也广受好评,尤其是张德兰演唱的《
6 min read
那些听粤语歌的岁岁年年 - 1975
楚语吴歌

那些听粤语歌的岁岁年年 - 1975

1975年2月12日,迪士尼乐园表演团到香港演出,为照顾不懂英语的观众,制作方决定同时推出音乐剧的粤语版。黄霑与作家林燕妮开设的“黄与林广告公司”接下了这个项目:林燕妮译写对白,黄霑填词。演出之后,当中的多首歌曲,如《世界真细小》(英文版名为It is a small world)等都流行一时。不久,百代唱片推出“四朵金花”(沈殿霞、汪明荃、王爱明、张园园)的唱片,便收录了这些歌曲。 迪士尼乐园表演入场券> 2004年11月,黄霑逝世,一个月后纪念专辑《笑傲歌坛 黄霑传世经典》发行,《世界真细小》收录其中。香港迪士尼乐园的游乐设施“小小世界”在2008年4月28日开幕,国粤语版主题曲由杨千嬅和光良演唱,当中沿用了黄霑版的几句歌词,其余部分则由林夕和陈少琪重新填写。同时香港迪士尼因《世界真细小》的价值和影响力(港人集体回忆),在乐园开幕礼上向黄霑追颁致敬牌匾。 继1974年大获成功的电影《
5 min read
那些听粤语歌的岁岁年年 - 1974及之前
楚语吴歌

那些听粤语歌的岁岁年年 - 1974及之前

1974年之前 许多研究香港粤语歌曲发展历史的资料一致认为香港粤语流行歌的开始大概是在1973-74年间。 在这之前,香港的“流行歌”主要是“粤曲”,就是粤剧的选段。那个时候的酒楼饭嗣都会有一个小小的舞台,有几个戏班伶人在唱粤曲(有点像苏州的酒楼里唱评弹的艺人)。这种场景在如今广州一些老字号茶楼,如泮溪酒家、南园酒家、荣华楼等都还能看到。 五十年代的广州老茶楼广州老字号茶楼,荣华楼 “粤曲”的听众年纪偏大,年轻人受西方Beatles、猫王的影响,主要喜欢英文歌;同时期,台湾的国语流行歌曲在香港也很受欢迎;当时的粤语歌曲作品很少,质量不高,很难登“大雅之堂”......这种现象一直持续1973年才出现了转机。 音乐人苏翁采用广东传统古曲《杨翠喜》填词创作了一首粤语流行曲《分飞燕》(初发布时名为《嘱咐话儿莫厌烦》),由甄秀仪及陈浩德首唱,收录于甄秀仪在1973年发行的专辑《一切太美妙》。此曲在香港、广东、东南亚等粤语地区广为传唱,众多歌星如徐小凤、谭咏麟、张德兰、汪明荃等都曾经翻唱。 > 苏翁,原名苏炳鸿,(1932年-2004年)
10 min read
“咬”出来的语文知识
锦字系征鸿 Featured

“咬”出来的语文知识

看到“咬文嚼字”这个词,第一个冒出来的是“对词句过分修改”的批评和讽刺,然后才是贾岛“推敲”、秦观“山抹微云”、韦应物“野渡无人舟自横”等关于巧用字的故事。记不得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了,有一篇语文课文——朱光潜先生的《咬文嚼字》,也举出了许多文学大家遣词造句时一字一句的调整,“在表面上象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这里说的“咬文嚼字”并非文学创作上文字的斟酌和推敲,而是一本薄薄的月刊杂志 ——《咬文嚼字》。《咬文嚼字》这本杂志创刊于1995年,由上海文化出版(集团)有限公司主办。已经忘了是什么时候、什么场景下第一次看到这本杂志,只记得读过之后非常喜欢,毅然订阅,并补齐过往期刊或合订本。这本杂志的文章专门针对日常生活各种场景中出现的语文差错,例如错别字、发音错误、用词错误等。在纠错的同时加以解释、介绍典故与出处,甚至还有历史事件。文章大多短小精悍而一针见血,读完下来相当涨知识。越发体会到杂志的名称的确非常贴切——咬(错)文嚼(别)
12 min read
好歌献给你,让爱藏心里
楚语吴歌 Featured

好歌献给你,让爱藏心里

上世纪八十、九十年代正是粤语歌曲萌芽而后蓬勃发展直至巅峰的时期。因有幸生长在同时期的广州,故从记事起,广播里、电视里、路边商店里、课间的学校广播里都飘荡着来自香港的流行粤语歌。伴随着首首经典歌曲的此起彼伏、个个歌星的起起落落,算是亲历了香港粤语歌流行乐坛的大部分发展过程。 有不少学者专注研究香港粤语流行曲的历史,这其中就包括有“香港四大才子”之称的黄霑( 于2003年发表其香港大学哲学博士学位论文《香港流行曲的发展与兴衰:香港流行音乐研究(1974-1997)》 )。而黄霑本人也是香港流行乐坛中著名音乐人,创作了诸多广为流传的经典作品。 大多数的研究资料普遍认为粤语流行曲的开始是在1973、1974年间。在这以前,香港社会上主要流行的是粤曲、国语歌(台湾)和英文歌,粤语流行歌是“不入流”的。只到1973、1974年,随着《分飞燕》、《啼笑姻缘》、《铁塔凌云》、《双星情歌》等粤语歌曲作品的流行,开始了粤语歌词曲创作的热潮,并迅速流行开来,进而影响了东南亚、乃至全球的华语文化圈。 这里借用博客栏目,整理一下所喜欢的粤语歌的歌单。从1974年开始到1999年,整理每一年的
2 min read
中国音乐欣赏 —— 《思乡曲》
金笳暗拍

中国音乐欣赏 —— 《思乡曲》

作品民称:思乡曲 作品类型:小提琴独奏曲 作曲家:马思聪(中国) 《思乡曲》是马思聪(1912-1987)于1937年所写《内蒙组曲》(又名《绥远组曲》)中的第二首(《塞外舞曲》是另一首,但《思乡曲》是他的代表作)。 乐曲的主题直接采用内蒙民歌《城墙上跑马》的旋律,由四个短小、均等的乐句组成,每一乐句都呈波浪型线条而递次下降,加之商调式柔和的色彩,使旋律具有怀念和忧伤的情调。乐曲在使用传统的再现三部曲式的同时,运用了民间创作中最常用的变奏手法,体现出具有三部曲式与变奏曲式混合的结构原则。乐曲中的三次变奏,一方面不断赋于主题新的形象,另一方面又情感递次高涨的作用。第一、二变奏,分别从调式、节奏和音域等方面揭示了主题所含的因素。第三变奏是乐曲的高潮,除了将原商调式的主题改变为宫调式以外,在内部结构、旋律密度、调性、速度等方面都进行了较大的变化,使音乐具有活泼明朗的气息。主题的再使用了音区的调动,明亮的高音区,既表现出小提琴的丰富音色,又使情感的表达更加细腻。最后,
2 min read
中国音乐欣赏 —— 《雨打芭蕉》
金笳暗拍

中国音乐欣赏 —— 《雨打芭蕉》

作品名称:雨打芭蕉 作品类型:广东音乐 作曲家:何柳堂(未证实) 《雨打芭蕉》,它是一首广东音乐早期出现的佳作。据传是何柳堂作曲,尚未证实。乐谱初见于1917年左右丘鹤祷编著的《弦歌必读》,后经潘永璋执笔整理。乐曲表现的内容据陈俊英解题说:“广东古曲之一,描写初夏时节,雨打芭蕉淅沥之声,极富南国情趣。” 乐曲材料源于“八板”的变体。通过放慢加花等手法变奏,并用节奏的顿挫,连断对比和对旋律乐句的短碎处理,使之形象生动,音乐优美动人。乐曲一开始,流畅明快的旋律表现出人们的欣喜之情,然后接以句幅短小、节奏顿挫、并比排列的乐句互相催递,短促的断奏,犹似雨打芭蕉淅沥之声,摇曳生姿,体现了广东音乐清新流畅活泼的风格。 最早一张唱片由粤乐名家吕文成等三人演奏,乐队只采用粤胡、扬琴和秦琴三种乐器(这是广东音乐发展史上由二弦、提琴、横箫(笛)、月琴和三弦组成的“五架头”,发展为以粤胡为主的“三件头”的典型乐队组合形式),风格朴实无华,显现出广东音乐早期的清新格调;
2 min read
中国音乐欣赏笔记
金笳暗拍 Featured

中国音乐欣赏笔记

平时喜欢听听中国的音乐,包括民乐作品、戏曲作品和中国作曲家的管弦乐、交响乐作品。不过相比西方古典音乐,中国音乐受大众关注的程度要弱很多,属于“冷门”。有时候跟朋友们闲聊,发现大家都能说出“梁祝”、“黄河大合唱”等著名作品,但也就仅此而已,大多数人数不出超过十个的中国音乐作品。其实,当听到某些旋律的时候,都会兴奋地说“我听过这个,这个是那个........那个......就是那个.......反正我听过!”,然后跟着哼几句主题旋律。 由此可见中国音乐作品普遍缺乏宣传和推广,有许多优秀作品仅仅在专业圈子里“声名显赫”,而在普罗大众却是“曲高和寡”。 下表列出的民乐作品是我所喜欢和推荐的优秀中国音乐作品。 * 雨打芭蕉 [https://yhwc.ghost.io/ydbj/] * 思乡曲 [https://yhwc.ghost.io/sxq/] * 京调 [https://yhwc.ghost.io/jd/] * 姑苏行 [https:
2 min read